工商管理专业(数智管理)是商学院本硕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智时代彰显“新商科”人才培养特色优势的核心专业之一,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具有企业管理专业学术硕士点和MBA授权点。秉承“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依托学校航空经济与管理、航空技术与经济等省特色优势学科群,面向航空产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管理+航空+数智化”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航空报国使命感、较高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掌握管理、经济、数智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企业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的素质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表达和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快速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的精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开设创新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领导力开发、企业运营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课程,还开设了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课程,在学校统一开设人工智能与未来、Python程序设计、航空航天系统工程概论等公共基础课程上,新开发了数字化管理概论、商业大数据、文本分析与数据挖掘、商务智能决策与分析、智能制造与精益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课程。
本专业为4年制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历史发展
工商管理专业始于1949年的计划管理专业,是我校老牌专业,1985年更名为企业经营管理,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8年按照教育部要求,更名为工商管理专业。2008年被评为特色专业建设单位,2013年获批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点,2016年被评为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20年成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批MBA授权点,2024年河南省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排名第六。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该专业现有毕业生6500多人,在校生300多人,办学水平、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逐年提高。
二、教师队伍
工商管理系所依托的工商管理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有专职教师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高级职称占比72.2%;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9人,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40%,梯队合理,具有很强的创造力和活力。本系教师主要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工商管理系教师团队荣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称号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文明教师2人,河南省教学标兵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次,郑州航院教学名师1人、教学质量奖3人、教学标兵2人以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2人等。

近年来,在科研方面,工商管理系团队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课题、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等省部级课题50余项。围绕创新管理、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研究领域,在《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7本。学术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发展研究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10余项。1人获得全国管理决策优秀指导教师,10人被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5人在校就业指导教师教学大赛上获奖。
在教研方面,工商管理系教学团队锐意进取,精诚团结,全心全意投身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立项河南省线上一流课程1门,河南省混合一流课程2门,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1门,河南省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1门,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1门,河南省精品在线 课程1门等。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教研成果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立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郑州航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余项。在教材建设方面,先后主编《管理学》、《战略管理》、《营销管理基础》、《营销管理实务》、《创业管理案例》等教材多部。

三、教学条件
(1)信息资源条件
我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馆藏资源涵盖学校的管、工、经、法、文、理、艺、教等八大学科门类。截止到2022年9月,馆藏纸本图书260.67万册,纸本期刊722种,电子图书58.03万册,电子期刊152.32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7个,学位论文588.03万册。图书馆拥有阅览座位5499个,周开放时间108.5小时,网上资源服务全天24小时开放。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读者提供馆藏书目查询、全开架借阅、通借通还、多媒体阅览、电子资源检索、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研讨间、读者培训、阅读推广、第二课堂等服务。
(2)教学设施条件
我校具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专业实验室。学校在整合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实验中心各类资源的基础上,创建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中心面积5100平方米,目前下设1个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区、10个专业实验室、2个专业综合实验室、以及实验教学管理办公室和技术支持办公室。


中心服务于全校9个经管类、工科类、艺术类学院,35个专业,14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投入建设资金2350万元。中心拥有SAS、SPSS、EVIEWS、STATR、VBSE等统计软件与专业软件,以及全球金融资讯分析与模拟交易系统、小间距3Dled大屏、对地互动投影系统、等一批高水平专业实验设施。配置了高性能的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建立了实验设备之间的高速网络,实现了1000M网络连接速度;采用Ctrix云桌面系统,实现了虚拟终端管理,为每位学生提供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入条件。

工商管理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郑州宇通客车、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正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洪都航空工业、中航光电、新航等8个固定实习基地,学院每年有100名左右的学生集中在上述单位实习。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等的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参与教学和指导。
(2)教学经费条件
工商管理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建设后,学校每年配备9万元经费,商学院每年实习经费40万左右,专业建设经费20万元左右,满足学生实验、实习、设备更新、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需求。教学经费的使用向教学一线倾。教学经费最低保障标准及增长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人才培养
学院一贯重视学科建设,加大教学体系改革,立足工商管理专业的属性、特点与社会需要,突出厚基础、宽知识、强实践、重能力的特点,工商管理系根据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人才需求的改变、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以ACBSP专业认证及OBE理念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
最新工商管理专业(数智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秉承“航空为本,管工结合”办学特色,推进专创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建了“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形成实现培养目标的整合力。突出航空特色,开设《民航概论》、《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等4门课程;强化管工结合,开设《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等2门课程;重视信息技术学习,设置《人工智能与未来》《Python程序设计》《商业大数据》《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管理概论》、《智能制造与精益管理》等6门课程;与航空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安排学生到航空企业开展实习实训。依托航空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原创新创业软科学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和郑航众创空间,持续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开设《创业管理》、《企业经营模拟》等6门创新创业课程;实施“四个融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培养方案、课程教学、课外实践和学生发展评价。课程设置完全符合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能够完全支持。
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拔尖,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从专业水平的提高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的转变;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学业导师制,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积极开展学术报告,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基于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的创新创业基地取得了一定成效。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创业新创业成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近三年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管理决策模拟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20余项,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工商管理系教师孔令富副教授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卓越成就奖。
2012-2024年工商管理专业的平均综合就业率在95%以上,每年均有大批毕业生考入“985”、“211”等重点高校继续攻读深造。办学75年来,大批毕业生在中航工业等系统辛勤努力,成为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和精英,涌现出田民、杨如军、张西彩等中航工业高管,吴杰、王育红等学界精英,刘士力、丁彪、潘夏雨等知名企业家。
五、社会服务
工商管理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持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贴河南省产业发展,以创新管理、企业战略、核心能力建设、领导力和执行力、公司治理等为主要内容,以企业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服务企业30余家,涵盖航空工业、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力、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政府部门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