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时代浪潮下,促进商科专业数智化转型,提升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我院于2025年6月30日-7月4日开展系列数智化课程师资培训。本次培训分为智能会计和数智管理两个主题,聚焦数智化转型趋势,汇聚全体专业教师,共同探索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路径,为培养适应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商科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系、财务管理系、审计与信息化系、国际项目部全体教师参加了智能会计主题的师资培训。6月30日,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智能会计分会会长、山东财经大学智能会计与数字企业研究院院长王爱国教授做了题为“智能会计:1.0到2.0”的主题讲座。王院长结合自己多年来开发和教授智能会计课程的经验,分享了自己对于智能会计及其演进趋势的见解。他指出,数字经济越发展,智能会计越重要。当前智能会计正从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会计智能化1.0阶段迈向以数字化和智能体为核心的会计自主决策2.0阶段。智能会计2.0依托大数据、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构建覆盖会计核算、财务共享、决策支持、分析可视化和审计监督的自主知识体系,为企业提供精准决策支持。7月1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程军博士分享了智能财务决策课程的建设经验。程博士首先回顾了山东财经大学开展智能会计班的实践探索。然后从课程目标、教学安排、教学工具与环境、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智能财务决策课程的定位、主要内容、建设经验,以及对非智能会计方向的微调迁移。最后,程博士展示了决策树和智能估值两个教学实例。7月2日和3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牛艳芳教授分别就大数据审计和智能财务分析进行了分享。大数据审计部分,牛艳芳教授主要介绍了数智审计的概念与技术、智能审计数据的类型与标准、智能审计的方法,并结合多维审计分析、风险评估和报表舞弊等常见审计案例讲解了Power Query软件数据处理、合并查询、分组、透视等基本功能的使用。智能财务分析部分,牛教授则结合Power BI软件实操,从商务智能、可视化、Power BI基础、DAX函数、智能报表分析、杜邦分析等方面,带领大家回顾了智能财务分析课程的核心内容,并介绍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成果。7月4日,科云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林剑平和高级讲师李凌燕做了主题为“业财融合、数智赋能”的全场景数智化财务共享和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课程培训,结合科云财务云平台带领老师们进行了财务共享案例演练,并尝试搭建了RPA网银付款制单机器人。




工商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创新创业与营销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数智管理主题的师资培训。6月30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邓晓羽副教授分享了《营销模型》的课程建设情况,她以经典的营销模型文献和充满趣味的营销案例引出数智时代的营销模型应该是“数据驱动+模型驱动”,因此该课程的主要逻辑是引导学生找到实际的营销问题,然后帮助学生搜集相关数据,再建立计量模型验证这个问题,最后总结规律并运用到商业实践中。7月1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徐正达副教授分享了《创新与创业管理》的课程建设经验,他首先阐述了数字时代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困境,然后介绍了实践上升理论的开课逻辑与方案,以及教材、课程结构、每章节的内容安排、课件、案例、线上课程建设等课程建设路径,最后展示了创新创业教学的丰富成果。7月2日,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庆江教授首先阐述了数智时代工商管理学科的教学范式:以“真实问题”为纽带、采用“螺旋式”模块教学、“融合式”考核、培养能完成“虚实任务”的学生;紧接着陈教授分享了《数智化管理概论》的课程建设导向与目标、课程结构体系、如何以真实的思辨问题推动数字化管理实践等内容。7月3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仇勇副教授介绍了数智背景下北京工商大学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明确商科课程要进行数智化转型的必要性和常见的改革路径,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分享了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重构、以及数字教材等相关课程建设经验。




此次数智化课程师资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充电,更是商学院迈向教育数智化新征程的重要起点。通过培训,教师们收获了前沿的教学理念与实践方法,未来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专业的能力投入教学工作,推动学院数智化课程建设迈向新高度,助力莘莘学子在数智时代绽放光彩,成为“管工技”复合型管理人才。
文/刘少丽 王谊,图/侯冠军 审核 张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