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适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八届年会于2018年10月19至21日在上海市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各地的4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经济史研究》等期刊的百位专家学者与资深编辑参加了会议。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理事,我校会计学院刘常青教授应邀参会。
20号上午开幕式后,年会正式进入第一板块“主题发言”。复旦大学马涛教授围绕“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探讨了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认为大一统集权、混合所有制、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历史“基因”,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特点,点明了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内在关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进文教授研究了中国国民收入研究的起步,并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成就最大的是两位学者,刘大中和巫宝三所作研究的相同与不同进行了比较。深圳大学陶一桃以“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与成功经验”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中国道路的理解,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的关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历史性会议进行了回顾。下午的中青年论坛是本届年会的创新板块。为优化学科建设,推进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发展,学会特意为中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作品提供了平台。西南交大付志宇教授和河南大学宋丙涛教授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与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现状,对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复旦大学张海英教授从多视角考察分析了明清时期的商书现象,研究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与商业思想的传播;北京大学刘群艺老师研究了李斯特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以及对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
21日上午年会进入分论坛环节,参会专家依古代、近代、现代经济思想进行了分组讨论,涵盖古往引来的经济思想、货币理论、经济思想近代化与当代经济思想的新发展等。我院刘常青教授以《创新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思想发展的灵魂》为题阐述了自己的研究观点及心得。(会计学院刘常青)